原子核物理评论
    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粒子物理1|为什么摩擦会生电?人类至今都搞不

在上个世纪,人类的自然科学有了长足的发展,在前半叶占主导地位的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,这是两个基础理论,一个改变了人们对物质、能量、运动和时空关系的认识,一个改变人类对微观世界本质的认识。

到了后半叶,自然科学发展的势头并没有减弱,因为粒子物理学异军突起,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个深度,粒子物理学说白了就是研究这个世界的组成成分,以及这些成分之间力的运作方式。


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:标准模型。它囊括了目前人类所知的所有基本粒子,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,可以说标准模型是人类目前最大的知识成就,也是人类400多年来物理知识的大成。

所以从这节课开始,我们就说亚原子粒子的发现,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,我们先说电子,因为它是第一个被人类识别出来的亚原子粒子。

我们现在知道,电子带负电,它所携带的电荷是1.6×10^-19库仑,那么库仑的定义是,1安培的电流在1秒种内,流过一根导线任一截面的电荷。


因此我们说的1安培就是每秒1库仑,根据电子所携带的电荷,我们就能知道1安培的电流其实就是每秒钟有6.25×10^18个电子流过。这个我们在后面说到电场力的时候会详细地说到。

那么在粒子物理学中,我们一般不太说电子具体的电荷是多少,而是会把电子所携带的电荷当作一个基本的电荷单位,就是1,我们会说一个物体携带了多少个电子电荷,这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。

我们现在还知道电子的质量是9.1094×10^-31千克,或者也可以说成是0.511Mev,之所以能这样说,是因为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。

那么电子伏特是能量单位,它的定义是,一个电子在经过1伏特的电势差后所能获得的动能。1电子伏特等于1.602×10^-19焦耳,可以看出电子伏特是一个非常小的单位,是专门为表示粒子所携带的能量而创造的。


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来电子它的质量真的很小,是目前我们所知是除中微子以外,第二轻的基本粒子,是最轻的带电粒子。

但电子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的重要,因为它质量很小,而且还非常稳定,且带有负电荷,因此电子是原子重要的组成部分,它在核外绕着带正电的原子核运行。

而其他所知的所有基本粒子没有一个可以胜任电子的工作,不是因为它们不稳定、就是因为它们不带电,例如缪子和中微子,这两个一个在2.×10^-6秒会发生衰变,另外一个为电中性,所以在原子中就不存在这些粒子。

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化学反应、生物学过程、电磁现象都跟电子有着直接的关系。这也是为什么电子是我们第一个发现的基本粒子。因为它做的事太多了,太重要了。


那么是谁发现了电子?英国物理学家J.J汤姆逊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研究阴极射线的时候,测量了阴极射线粒子的荷质比,确定了原子中基本带电粒子,电子的存在。1897年,他把这些研究结果写成了三篇论文。

为了把这件事说得更详细一些,让大家都了解汤姆逊是怎样测量电子的荷质比的,我觉得在这之前还是要铺垫很多的基础知识。

这会涉及到电现象的发现、电场、电场力、磁场和磁场力,等等这些基础知识。好,那我们这节课的后半部分就说,人类是怎样发现电现象,以及对电现象研究的历史。


人类发现电现象其实非常的偶然,并不是我们想象地看到了雷电,就认为大自然有电现象,而是古时候的富人们一手拿着毛皮、一手拿着琥珀,在他们擦拭完琥珀以后,就发现被毛皮摩擦过的琥珀可以吸引细小的物体,比如一些毛发、碎屑之类的东西。

这个现在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的对话集《蒂迈欧篇》当中,里面就描述了琥珀具有吸引力的现象。

到了16-17世纪,一位叫威廉·吉尔伯特的英国医生就发现,这种吸引力的现象其实非常的普遍,它也可以发生在像玻璃、石蜡、钻石、煤玉等等这些物质的身上,吉尔伯特也是第一个仿照琥珀的希腊字,创造了电的这个词(electricity)。

在这么多的物体上都发现了电吸引的现象,这就说明电这种奇怪的东西,并不是单个物体所特有的属性,而是当两个物体摩擦的时候产生的一种流质。